2012年7月24日星期二

貴州農信:創“交互式”金融服務新模式

貴州農信:創“交互式”金融服務新模式
 銀監會全面啟動實施“三大工程”當日,貴州省清鎮市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尹宏兵正跟著金融工作隊在新店鎮“下鄉”。
  與清鎮市各級政府的誠信辦公室一起,金融工作隊將在全轄10個鄉鎮提供金融政策扶持指導、業務辦理定點服務及重點特色產業對口服務。本就常在基層跑的尹宏兵認為,此次“金融工作隊下基層”活動開展得比以往更加系統、更加有針對性。
  為響應《關於組織開展涉農科技人員下基層服務“三農”工作的通知》要求,貴州省農村信用社將組建一支覆蓋省、市(州)、縣(市、區)、鄉(鎮)四級的金融服務工作隊普及金融知識,幫助群眾暢通融資渠道,滿足“三農”現代金融需求。
  貴州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黨委書記、理事長王術君指出:“為實現跨越式發展,貴州農信將抓住機遇,主動作為,在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履行金融企業的社會責任。”
  隊伍共建  水乳交融
  地方金融市場上,農村金融主力軍不能單打獨鬥,而要充分依靠群眾、依靠政府。特別是在隊伍建設方面,需要充分融合各種“血緣”,才能把“信合基因”優勢凸顯出來。
  清鎮市新店信用社主任沈桂龍挑著水,熟門熟道地走進新店鎮老鷹山村村支書家的場院裏。作為清鎮市聯社的一名駐村幹部,他掛職老鷹山村黨支部副書記已經4個多月了,村支書家就是他的宿舍。接下來的一年裏,他90%的時間都將在這裏度過。
  放下水桶,沈桂龍開始洗車。
  沈桂龍所在的老鷹山村地處山區,全村7個村民組中有兩個還沒有通硬化公路。這關乎60餘戶人家的生產生活問題。前兩天,通過沈桂龍的積極爭取,鄉政府已經在“一事一議”工程中承諾解決沙子、水泥等工程原料問題,清鎮市聯社理事長易成菊也同意提供10萬元的扶持資金。開工在即,沈桂龍要親自丈量一下這條路的長度。
  沒有現成的工具,沈桂龍就開著自家汽車,用車上的裏程表量路長。雨後的黃泥土路坑坑窪窪、夏日的山林樹叢茂密,一個來回,車就被剮得不成樣子。顧不上心痛,沈桂龍一邊擦車,一邊琢磨晚上到蒙寨組與村民座談的事。
  駐村以來,沈桂龍已經在每個村民組召開過至少一次座談會了。除了現成的印刷材料,他更需要結合自己在村裏工作中的所見所思,向村民宣傳黨的政策、政府議題、農信社惠農條款、村裏招商引資項目等等,甚至還要為村民調解糾紛。
  在沈桂龍的紮實努力之下,老鷹山村村民們已經形成了共識:要講誠信、講團結。村民們都知道:“信用社會支持我們,信用社是好樣的!”
  目前,在貴州全省的農村信用社,還有100名如沈桂龍這樣與農村、農民有深厚感情、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工作表現優秀的黨員幹部職工,深入一線,走村串戶,圍繞駐村點經濟發展的突出問題和困難,及時開展調查研究,通過召開村民會、座談會等方式,大力宣傳國家支農惠農方針政策,幫助群眾理清發展思路,在“與農共舞”中摸清了農業發展脈絡,也拉近了社農感情,更把農信社的發展之根深深植入了“三農”沃土。
  促使信合事業蓬勃發展的,除了農民群眾的深厚感情基礎,更有各級黨委和政府對農信社工作的支持和肯定。
  今年,是貴州省農村信用社的“基層組織建設年”。為從思想上積極對接國發二號文件精神和“兩萬幹部下基層”活動要求,貴州省聯社黨委積極向各級領導倡議在農村信用社和政府職能部門之間互派業務(工作)骨幹到各自系統交流掛職。此舉使農村信用社的員工學習處理社會事務管理,提升綜合管理能力;使政府掛職幹部學習金融知識,豐富經濟工作經驗,做到優勢互補,培養複合型人才,為推動地方經濟發展提供人才支持。
  貼心服務  如影隨形
  農民從紮根土地到外出務工,再到返鄉創業,農信社始終跟進,隨時掌握其需求的變化——做“知心人”,服務才跟得上。
  貴陽市花溪區龍山村村民吳鎮玉想在果樹下套種金瓜,卻苦於沒錢買種子。
  時令不等人。吳鎮玉來到花溪農村合作銀行駐龍山村金融服務辦公室尋求幫助。
  擔任信息聯絡員的村委會文書吳洪偉對他知根知底,認為風險不大,便通知了花溪農合行黨武分理處信貸員於林做貸前調查。
  當天,吳鎮玉就在自己的貴州農信社“一折通”上收到了這筆貸款。
  據悉,貴州花溪農村合作銀行目前已掛牌設立了66家駐村金融服務辦,每個服務辦聘請2—3名村民為信息聯絡員。
  駐村金融服務辦公室只是貴州省農民享受到農村信用社提供的便捷金融服務的一種方式。
  早在2009年上半年,貴州省農村信用社就全面完成了“鄉鄉設有信合網點,村村享有信合服務”的目標,解決了400餘萬農村居民的金融服務問題,提前三年完成銀監會下達的任務。目前,科技力量的加強可以為地處偏遠、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廣大群眾提供更優質的金融服務,全省農村信用社的567台ATM機、3615台POS機、1200台農信銀自助終端已經投入使用。
  足不出村,農民們就可以定期在農信社設在村委會的服務點享受金融服務;村民聚居點的小賣部裏,老板娘就能幫忙在農信銀自助服務終端上領取補貼、辦理轉賬。
  一張由農村信用社編織的廣覆蓋、可持續的農村金融服務網絡已經在貴州全省鋪開。
  山水割不斷鄉情。
  把村寨裏的鄉親服務好了,貴州省農村信用社仍惦念著外出務工的農民工兄弟,並及時為他們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務。
  2011年9月,貴州省聯社召開了黨委會,專題研究農民工金融服務問題,全省建立健全了農民工金融服務的組織管理體系,為農民工金融服務提供了機制保障,填補了我國金融業在為進城務工和經商農民提供遠程金融服務方面的空白。
  安順市農村信用社最早實施了“走出去”戰略,2008年就以“服務跟著農民工走”的方式在全國首創農民工金融服務中心,並外派員工到北京、浙江、江蘇、雲南、廣東、福建等貴州籍農民工較為集中的省(市)設立了8個駐外服務點,為農民工提供“面對面”的金融服務。同時,不斷擴大服務的內涵和外延,持續無償地為農民工提供維權、討薪、困難幫扶、就業幫助、技能培訓等方面服務。
  今年,安順市農村信用社還在這8個駐外服務點設立了黨支部,發揮黨組織的力量,團結、溫暖了安順籍農民工的心。
  漂泊只是暫時的。農民工返鄉創業已是大勢所趨。
  為引導、扶持農民工返鄉創業,農民工金融服務中心一方面積極向安順市委、市政府彙報,並主動與鎮寧自治縣委、縣政府等部分區(縣)溝通協調,取得地方黨政的支持,創建了“返鄉農民工創業園”。同時,積極對安順及貴州各地在外務工的農民工宣傳和介紹貴州的發展變化、安順的發展規劃及良好的投資創業環境,由安順農信社給予資金扶持,有計劃、有組織地引導有技術、懂管理的農民工返鄉創業。
  普惠金融的要義在於“不局限”。
  鎮寧苗族布衣族自治縣的“返鄉農民工創業園”內,六枝籍企業主李智回憶起返鄉之路,一切都曆曆在目。“去年,我走在浙江省浦江縣街上,看到有‘貴州’字樣的農村金融服務中心就進去攀談,農信社的員工向我推薦了返鄉創業園,我權衡了一下就來安順創業了。”李智說,“我現在雇了14個工人,加工的燈飾球還是供不應求,比在外面打工好得多!”
  截至目前,貴州全省農村信用社累計省外農民工彙款111.49萬筆,金額100.13億元;累計發放農民工創業貸款82529筆,金額32.95億元;累計引導農民工返鄉創業8萬餘戶,帶動20餘萬人就近就地就業。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