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3日星期一
物流公司-台商爲何愛上“小三通”?鄉愁消散在淺淺海峽
地圖上一道淺淺的海峽,在現實物流公司中就是一片大海,兩岸同胞多少夜夢回大陸,多少次魂牽寶島。但是,2001年被稱爲“小三通”航線的廈金客運直航航線開通後,被“束縛”了52年的鄉愁在船舶的往返中逐漸消散。
20日下午1時30分,當“新金龍”號客輪准點靠泊廈門五通碼頭,台胞陳瑩光踏下船的那一刻,連接“兩門”的廈金“小三通”航線又迎來具有裏程碑意義 的時刻——出入境旅客突破1 000萬人次大關!陳瑩光激動地說:“廈金航線確實給我們台胞帶來了很大便利,每半小時就有一班船,想走就走,非常方便。並且航線還接駁金門機場,可以抵 達台灣各大城市,省時又省事。”
海峽兩岸,骨肉情深。廈金航線讓多少數十載分隔兩岸的親人,相聚在兩岸,團圓在故鄉。那麽,爲什麽在大陸與台灣實現直航的今大陸貨運天,依舊有那麽多的旅客選擇廈金航線?他們對于航線未來又有怎樣的期許?航線帶來的又僅僅是兩岸往來的便利嗎?
“小三通”帶來了什麽
早上在廈門,中午在台灣吃午餐
上午7點,總部打來電話:“老陳啊,今天回台灣一下,這一季度的工作時間安排要與你商定調整。”
“好,一定到!”敬業的陳瑩光一口答應。一個小時內,陳瑩光買好船票和機票,當天下午3點多准時參加了會議。
在台灣家中美美睡上一覺,第二天醒來已是8點多。陳瑩光買了張機票飛往金門,再坐船從廈金航線返回廈門。不到24個小時,陳瑩光又踏上了廈門的土地。這是他上個月19日一天的行程。
“說來就來,說走就走,廈金航線真是很方便!”陳瑩光對說,規定每兩個月返台休假一次,除非遇到大霧停航,否則他幾乎都會走“小三通”航線。有時候有 任務要去金門洽公,也是搭“小三通”的航次。“一方面,它非常節省時間。早上8點的船,上午11點半就到台中了,可以回家吃午餐。”陳瑩光說,“另一方 面,航班的選擇也很有彈性,一天有36個航班,有點接近海上公交的感覺。”
廈門台商協會會長陳信仲對此也深有同感。祖籍南安的他,13年前從港、澳中轉前來大陸尋根,長途的勞累加上日後生意的繁忙,讓他不得不將這份濃濃的鄉 愁放在心中。然而,廈金航線開通後,這份久存的鄉愁得到了釋放,他不僅爲家鄉捐建了祠堂,還實現了與家鄉人“手拉手,話家常”的夙願。“兩岸往來越來越方 便,終于有回到家的感覺!”陳信仲激動地說。
其實,“小三通”帶來的便利從數據上也可略窺一斑:2001年廈金航線開通當年僅2萬人次,2年後年載客量突破10萬人次,4年後破50萬人次。隨後 幾年,廈金航線載客“航速”持續加快,累計載客人數達到第一個100萬人次,曆時4年8個月,累計500萬人次耗時9年4個月;從500萬人次到1000 萬人次,僅用了3年8個月。
余光中有句名詩:“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廈金航線這條兩岸直接往來的“黃金通道”已讓這灣“淺淺的海峽”,越來越“淺”……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